图录号/艺术家:

清雍正 仿钧窑变釉海棠式四足花盆

图录号:683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清雍正 仿钧窑变釉海棠式四足花盆
图录号:
683
年代:
艺术家:
材质:
作品分类:
尺寸:
高8.2cm;长16.8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八益拍卖
拍卖会名称:
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
专场名称:
瓷器工艺品专场
拍卖时间:
2015年10月31日-11月01日
备注:
声 明:
《钧瓷雅集·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》故宫出版社2013年,页298,图133“大清雍正年制”六字三行篆书款JUNTYPEFLAMBEGLAZEDFLOWERPOTWITHBEGONIASHAPEDDESIGNANDFOURFEET
钧瓷之美胜於釉色,三分人力,七分天成,其间色彩的流淌与幻化,非巧思可以成就,尤以紫钧最为典雅,釉彩之绚丽宛若晚霞,而釉质之细润,犹似一泓静谧湖水。其烧造颇为周折,先需模制成型,再经多次素烧、施釉。因釉彩本身乳浊粘稠、流动缓慢,故上下加迭色泽不同的釉彩,极易形成斑斓、交织的现象,乃至一窑一火烧制的钧瓷,变化万端,无一相类,故有“钧瓷无双”之誉。
窑变釉自古即有,其本出于偶然,由于出窑的瓷器呈现出意料之外的色泽,又不知其中原理,只知经窑中烧造变化而得,因此称为“窑变”。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的铜红窑变,即是著名的品种,可谓鬼斧神工,变幻莫测。据清代《皇文件》记载,清雍正六年(1728)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内府员外郎、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,七年(1729)会同幕友吴尧圃“杜门,谢交游,聚精会神,苦心竭力,与工匠同其食息”,终于熟知了“物料、火候生克变化之理”,此外还深入制瓷各工艺环节,反复实验和创新,改进传统的的烧造工艺,而在雍正十三年(1735)“新得窑变”,使仿古的铜红窑变釉,从造型、装饰到釉色各方面都精美绝伦,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,此后,景德镇的窑变釉已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。尤其是清雍正、乾隆时期,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。据《南窑笔记》记载,清代生产窑变釉,入火使釉流淌,颜色变化任其自然,并非有意预定为某一种色泽,但基本已掌握了窑变釉的规律。成功烧造的仿钧釉花器被送至清宫,融入帝皇后妃的日常生活当中,妆点和提升生活情趣。例如雍正朝内府所绘《十二美人图之对镜》当中,菱形仿钧釉盆奁一套安放在窗台,发色瑰丽,应為玫瑰紫,其上水仙绽放飘香,极得幽静之趣,此情景为后宫真实生活的写照。
本品為钧窑宫廷陈设之花器,因其形制古雅精緻,其形制為四瓣海棠式,侈口出沿,沿边凸起一道细棱,器身随形而生,婉转而不失刚健。釉色厚润,色泽依器型的转折而丰富多变,整器周身玫瑰紫与火焰蓝交织相错,绚丽夺目而变化无穷。静穆湉謐的蓝炽烈瑰丽的紫形成鲜明的对比,如此冷暖色泽的搭配符合美学的原则,折射出工匠们的巧思和皇家审美的品味。其釉色流光含韵,乃人间炉焰之功,使之瞬息交融,融為奇异。釉色之美更由造型之妙相称,俯视本品,器内每一处转折均见釉色浅淡,以致灰白坚硬的胎骨隐现,使得造型轮廓鲜明,釉质的温柔婉约和器型的刚健硬朗合二為一,别见一番古朴典雅之风韵。底部下承四个如意形足,底部敷涂褐色护胎釉,斑驳古拙,与莹润釉光对比鲜明。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