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录号/艺术家:

金世奇 为高凤翰作 三十五岁小像

图录号:106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金世奇 为高凤翰作 三十五岁小像
图录号:
106
年代:
约1717年作
艺术家:
金世奇
材质:
设色绢本 立轴
作品分类:
尺寸:
56.5×23.5cm  
起拍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
拍卖时间:
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(周四至周六)
备注:
声 明:
款识:山阴金世奇写。 钤印:世奇 宜置山壑中 卯君 峨村 兰言书屋 士瞻 中壶萸 伯骧 十研斋(白) 说明:高凤翰上款。张在辛、李树德、宋皑等题跋。 此为清初文人画家金世奇所绘高凤翰早年肖像图,约作于康熙五十六年(1717),当为存世最早的高凤翰肖像画。此画作为重要历史名人的罕见传世写实肖像,为高凤翰历史形象的建构与丰富提供了重要线索。 此画为高凤翰早年自珍至爱之物,存高氏旧持原装裱。高氏辗转游历山东时曾携之在侧,并曾“手出此图”嘱友朋为之题跋。 据胡天标题诗(1726年)中“髯兄今年四十四,手出此图命题字”二句可知此画应作于1717年。检高凤翰年谱,高氏自康熙五十四年(1715)以抱恙居里调摄,足不出户,此后二三年,长居家治学,始渐自复原。五十七年(1718)春夏,游崂山,作诗多首。则此画应作于高凤翰蛰居胶州摄养期间。又据年谱,康熙五十八年(1719)至雍正二年(1724)间,高氏几乎长在游学、游幕途中,往返于济南、德州、禹城、陵县、日照、莱州等鲁省诸地。安丘因在胶州与省府济南之间,成为高氏时常驻足之所。题跋者张在辛即安丘名士,与高为忘年交;李树德曾任山东巡抚(1716至1722),彼时或在省府;胡天标时亦客居济南。高凤翰以胶州所作之画,藏诸行箧近十年,仍请友朋篆字题诗,足见其对此画的格外宝爱。 此画着重表现了像主高凤翰的山林气象,将高氏置身尘世外,既参禅悟道又捍守文人气质的名士形象表现得恰到好处。像主脸部的描摹明显具有清初人物肖像西学东渐的艺术倾向,须眉鬓发历历在目,兼有工笔之美;开相细腻入微,先以淡墨勾定五官轮廓,再沿线条以淡墨轻染,反复烘染,表现出面部骨骼皮肤的凹凸之感。像主危然立于寒山石桥之上,其身后为枯松峭壁、皑皑雪峰,其用笔洒脱纵横,较为写意。人物写实与山石景色写意之间的结合,既突出像主的主体性,又营造出潇洒的山林意趣。 作者简介:金世奇[清康熙],山阴人,擅写人物,曾为高凤翰写像。 上款简介:高凤翰(1683~1749),字西园,号南村、南阜、云阜、石道人等,山东胶州(今属青岛市)人。雍正五年举孝友端方,曾官安徽歙县知县,泰州巡盐分司。擅诗文、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。五十五岁时因右臂病废,书法篆刻乃以左手为之,毅力惊人。作品拙中得势、苍劲老辣。爱砚成癖,藏砚多至千余方,自刻砚铭165方,为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 跋者简介:1.李树德[清康熙],清开国名将李思忠的曾孙,字沛元,奉天铁岭(今辽宁省铁岭市)人,汉军正黄旗。康熙五十年(1711)始任山东巡抚,镶白旗汉军都统,诰封光禄大夫。康熙五十六年在泰山题楷书大字“一天门和“置身霄汉”落款‘巡抚都察院李树德'。康熙六十一年(1722)重修《李氏谱系》,记载自明初以迄康熙末年共载十三世。 2.张在辛(1651~1738),字卯君、兔公、子舆,号柏庭、白亭、卯丈人,山东安丘(今属潍坊市)人。张贞长子。清代书法家、篆刻家,篆刻宗法秦汉。高凤翰取秀才后,住在张家,张在辛善书工画能刻,家中所藏富甲一方,平素尤擅精鉴古钮。高凤翰居张家,得以饱藏秦汉古玺、法帖名画,眼界为之洞开。 3.宋皑(1738~?),清胶州(今属青岛市)人。字济美,号伯骧,号十砚斋主人,东海布衣等。监生,工诗书善篆刻,有所缉数种印谱传世,著有《十砚斋诗草》,《山左诗抄》选入其诗。

著录:1.《南阜山人诗集类稿》集外集,【清】高凤翰撰,清乾隆三十年(1765)胶州同文堂刊本。

2.《高凤翰研究》第1集P96、99,青岛出版社,2002年。

3.《高凤翰全集》下P614-615,中国文联出版社,2005年。(1717年同年著录)
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