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克艺术网>拍卖频道> 西泠拍卖> 二〇一六秋季拍卖会> 中外名人手迹专场>1943至1944年作  徐吁 畅销长篇小说《风萧萧》完整原稿及未刊写作笔记
图录号/艺术家:

1943至1944年作  徐吁 畅销长篇小说《风萧萧》完整原稿及未刊写作笔记

图录号:116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1943至1944年作  徐吁 畅销长篇小说《风萧萧》完整原稿及未刊写作笔记
图录号:
116
年代:
1943至1944年作
艺术家:
材质:
作品分类:
尺寸:
16.5×13cm×3(册)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二〇一六秋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中外名人手迹专场
拍卖时间:
2016年12月16日-18日
备注:
声 明:
部分重要出版:1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成都东方书店,民国三十一年(1944年)。
2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上海怀正文化社,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。
3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春风文艺出版社,1988年。
4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上海书店,1988年。
5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花城出版社,1996年。
6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安徽文艺出版社,1996年。
7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、北方文艺出版社,1996年。
8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正中书局,2003年。
9.《风萧萧》,徐吁著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8年。书册三册
说明:徐吁长篇小说《风萧萧》诞生于民国三十二(1943)年,一经发表就成为了当年“全国畅销小说之首”,是徐吁的得意之作,也是民国流行小说代表性作品。本标的为该小说完整创作手稿,共三册数百页,钢笔小字,多有改动。民国年间的完整小说手稿并不多见,这是已知市场中最重要的徐吁手稿。
《风萧萧》1943年起在重庆《扫荡报》连载,1944年首次出版后迄今多次再版,1954年被改编成同名香港电影,2016年被改编成电视剧。该书以雅俗共赏的情节成为了中国通俗小说历史上的不凡之作,亦是流行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经典。
《风萧萧》以沦陷时期的上海为背景,描写了“我”与三位性格迥异女子的感情纠葛。后半部分情节突然转急,“我”陷入扑朔迷离的谍战之中,个人感情让位于国家利益,营造出富于浪漫主义而又一波三折的故事氛围。
首册书写于民国《自由日记》上,扉页存有徐吁自题“黄浦江头的落日,一九四三、一、二午夜,重庆湖北旅馆107”,是为该小说写作之始。在“新年祈愿”一页,徐吁写下“三月六日能脱稿”。但事实上,文稿直到次年3月10日才在重庆新开寺完成,远超过了徐吁的预期。在末册《后记:给雨儿》中,徐吁回顾了该小说的创作历程,透露自己曾数次中断创作,以及对自己即将离开重庆的怅惘。可知徐吁为《风萧萧》投入之深。
第一册末尾存有徐吁所写散句若干,是其创作之余的随笔。“平凡的树,在风中的美,是生的挣扎,从静观动,从变观不变,是中国艺术的态度。”此句尤其能代表徐吁的创作理念与追求。
附1946年上海怀正文化社出版《风萧萧》一册。
作者简介:徐吁(1908~1980),出生于宁波慈溪,原名徐传琮,笔名有徐于、史大刚、东方既白等,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毕业后留校转攻心理学,1936年赴法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。在法期间,徐吁创作了成名作《鬼恋》。徐吁是一位关注都市生活的现代作家,其作品在沦陷区和大后方都有广泛的读者。1950年之后,徐吁离开上海前往香港。徐吁在香港和台湾安居了近30年,写了60余部著作,在香港、新加坡任大专院校教职,四处讲学,声誉遍及海外各地。

本拍卖会推荐拍品

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