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录号/艺术家:

王 鉴 溪桥幽居图

图录号:238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王 鉴 溪桥幽居图
图录号:
238
年代:
1655年作
艺术家:
王鉴
材质:
水墨纸本 立轴
作品分类:
尺寸:
135.5×48cm
起拍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
拍卖时间:
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(周四至周六)
备注:
声 明:
款识:近从历下归,偶一友持巨然卷见示,遂窃取其笔法,不必求形似也。乙未冬仲,寓虎丘山房,王鉴。 钤印:王鉴之印 玄照 宝觯楼 鉴藏印:五华亭长守愚珍玩 心全审定 东海禄字珍藏 叶心农(朱)  说明:叶心农旧藏。 王鉴是“清初六家”中极重要的大家,其审美及格调直接影响了同为六家的王翚与吴历,并绵延至数百年后的海派名家。他一生推崇巨然,盖因在三十九岁那年得以结识董其昌时,董氏以吴镇《关山秋色图》见示,便由此窥得门径,上溯董巨。 本拍品在王氏的创作生涯中,是比较特殊的作品,首先在构图上便呈现出一种写实意味来。一般稍晚年的作品中,王氏已形成固定的临习方法,构图平稳,而自发性的尝试较少。在本拍品中,王鉴自题得法于巨然,在细节描绘上却颇具新意。 或许,王氏适从济南归来,受到沿途所见的山溪丘壑影响,便有一些新见景致被纳入创作中,且以不同方式呈现。近处的丛树画法是从盛懋处得来(元时另一位以“巨然风格”名世的著名画家);中景的树木彷佛又受到一些“吴门派”视野下的“吴镇风格”的影响;远处村舍及远山则是活脱脱的“大小米”面目了。实际上这些风格都源自平日积习,早在1650年,王氏即对“吴门”及“大小米”画风有过尝试。不过主体山石的排布及皴笔依旧沿用一贯绘制“董巨派”的方法,线条圆润厚重,以湿笔为主。与本拍品画法近似的,可参考故宫博物院所藏《仿董源溪山图卷》,其与本幅创作年代仅相距一年,尤其是流泉和远处屋舍的形象与本幅无二。 王鉴六十岁以后,常用“弇山堂”“来云馆”“染香庵”等印作为其引首章。以“宝觯楼”作为引首钤印的,较为罕见。寻诸资料,至今仍能见到实物的,分别是1658年《山居幽赏图轴》、1650年的《仿沈周山水图》,现分藏于天津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。《吴越所见书画录》著录1659年绢本水墨的《仿北苑山水》以及1662年《仿宋元山水册》同样在引首处钤有此印。因此,本幅当为已知的第五件钤盖着“宝觯楼”印的作品,是进一步了解王鉴1662年前的画风及用印习惯的重要依据。 本幅左下角的藏印“心全审定”从印章的风格来看带有些许“浙派”的手法,或属于乾隆辛丑科进士石志仁。在民国时期,本幅被沪上知名实业家叶心农收藏,并一直由其后人传承。 作者简介:王鉴(1598~1677),字玄照、元照、圆照,号湘碧、染香庵主、弇山后人,江苏太仓人。王世贞曾孙。崇祯六年举人,八年以荫仕至廉州太守,人称王廉州,十年罢官归,入清不仕。与王时敏为子侄行。工山水,深受董其昌影响,对于北宗董源、巨然尤有心印。善于青绿设色,有其独到之妙。为清代“四王吴恽”之首,亦是娄东派首领。 鉴藏者简介:叶心农[民国],民国著名实业家。1929年叶氏三兄弟(叶心农、叶时愚、叶忠涛)成立百里化学厂,从事香精配方研究,独创叶氏调香术。1959年轻工业部香料工业科学研究所(设在上海)以叶心农高级工程师为首的一批调香师,对香料的香气分类进行探讨,提出将香气划分为花香和非花香型两大类,为我国近代化工工业作出重大贡献。撰有《生机集》。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